口服液最早是以保健品的一種形式出現于市場的,如西洋參口服液、元能口服液、太太口服液等;而最近,許多治療性的口服液已在制劑中大量涌現,如柴胡口服液、玉屏風口服液、銀黃口服液、抗病毒口服液、清熱解毒口服液等。
口服液吸收了中藥注射劑的工藝特點,是將湯劑進一步精制、濃縮、灌封、滅菌而得到的。
口服液具有服用劑量小、吸收較快、質量穩(wěn)定、攜帶和服用方便、易保存等優(yōu)點,尤其適合工業(yè)化生產。有些品種可適于中醫(yī)急癥用藥,如四逆湯口服液、銀黃口服液,故近幾年來多將片劑、顆粒劑、丸劑、湯劑、中藥合劑、注射劑等改制成口服液,使之成為藥物制劑中發(fā)展較快的劑型之一。但口服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條件要求都較高,成本較昂貴。
口服液的制備一般用煎煮法(方法同中藥合劑)。先將煎液適當濃縮后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,以沉淀水溶性雜質,或以醇提水沉法除去脂溶性雜質,然后加入適宜附加劑(常用的有矯味劑、抑菌劑、抗氧化劑、著色劑等),溶解混勻,濾過澄清,按注射劑工藝要求,灌封于安瓿或易拉蓋瓶中,滅菌即得。
藥液一般要求澄清,因此,將提取液濃縮后,一般都采用熱處理、冷藏等辦法,過濾以除去雜質。由于藥液濃度較大,一般都用板框壓濾機、微孔濾器或中空纖維超濾設備過濾,以保證澄明度。[
冀公網安備 13098102000511號